最近念書有一些新的啟發,但是還雜亂無章,所以遲遲沒有將之記錄下來,其實還是要多少紀錄一些,才會越來越進步,中醫講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,然而陰陽要能調合,人才會健康,但是陽常常都比陰來的多,到底要如何才能調合? 大部分的人都會想,那我多加一點陰不就好了,大部分醫家也是這樣想,所以滋陰藥才會如此的多,六味地黃丸才會是醫方集解開宗明義第一方,然而臨床上加了很多滋陰藥,來治療陽亢的病人,但是臨床在用效果往往不好,why??? 因為單只有滋陰藥,沒有陽氣的推動,仍無法分佈全身,很有可能只會滯在原處,造成氣滯血瘀,或是痰飲溼氣的情形,所以在陽常有餘,陰長不足的前提之下,要將身體調至陰陽平衡,不能靠滋陰,而是要降陽亢,但是要如何才能降陽亢,是的我又要老話重談了,沒錯就是運動,透過發汗,透過增加新陳代謝,透過增加心輸出,將身體陽的,陰的,全部推出來混在一起,再在整個身體轉個幾圈,沒錯不但陽亢消了,而且 陰陽也跟著調和了,這也是為啥仲景超愛用桂枝湯,因為這根本就是一個調和陰陽的方子,就是透過發汗來調和陰陽,但是一直發汗真的就好嗎?? 當然也是會出問題的,當陽氣洩太多時,人就容易累,而且陽氣洩太多時,人會有汗出不止的狀況,中醫稱之為脫陽,其實當我們在運動的時候就可以發現,如果很累的還不休息,還要繼續ㄍㄧㄥ下去,就會出現汗如雨下,心悸的症狀,再來就是體力下降,然後就沒力了,

常在騎車的人就知道,沒睡飽就騎不快,體力就會變差,相對的,如果白天都沒有運動,晚上就睡不好,所以結論就是,越是運動,人在睡覺時就能睡的越深層,睡的越好,白天運動就會越有效率,形成一個良性循環,也就是中醫講的陰陽互生互長,相反的若是一味的只吃藥,人都不動,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氣滯血瘀,痰飲溼氣,人就會越來越累,人越累,氣越不動,氣滯血瘀,痰飲溼氣就會越嚴重,人就越難睡,白天也就越累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,這也是為甚麼沒有搭配運動的減重,註定會失敗,因為他們走的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路線,隨著時間過去,身體一定越來越差,最後不是放棄接著復胖,就是餓得只剩皮包骨。

wangchih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