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9-07

文/王致統

沈先生是一名業務員,長期在外工作,生活作息不正常,常常一忙,就不吃正餐,加上壓力大,晚上睡不好,上班時,總是咖啡不離手。

最近幾週,沈先生常常打嗝、噁心、腹脹和嘔吐,肚子餓時肚子痛,但吃飽也痛,嚴重時甚至痛到冷汗直流,讓他很擔心。

其實沈先生出現的症狀,是典型的消化性潰瘍。台灣約10%-15%的人罹患此疾病,近年來,隨著飲食西化加上壓力,有向上增加的趨勢。

造成潰瘍的原因包括胃酸過多、吃止痛藥、吸菸、喝酒、感染幽門桿菌、壓力過大、吃辛辣食物等,都會使消化道受傷。

長期的黏膜受傷,也會使得消化道中的黏液分泌變少,及黏膜血液循環減弱,造成細胞的再生能力受損,以致傷口不易癒合,反覆發作。

中醫認為,潰瘍主要是飲食不節造成胃熱濕濁,加上長期的氣虛、氣滯跟血瘀,造成一連串的上腹部疼痛、悶脹感。臨床上除了清胃熱之外,更要補氣、活血、化瘀,才能有效止痛,促進潰瘍癒合。

◎一般分為下列幾型:

●胃熱濕阻:

主要症狀是胃痛胃酸逆流、噁心,治療須清胃和中,方用半夏瀉心湯加減,若有幽門桿菌則加蒲公英。

●脾虛氣滯:

主要症狀以腹脹、腹悶為主,且病人多合併情緒壓力,治療以疏肝理氣止痛為主,方用黃耆建中湯和柴胡疏肝湯為主。

●氣滯血瘀:

主要症狀以胃痛為多,且多痛有定處,甚至解黑便,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,方用少腹逐瘀湯,若疼痛嚴重,可加延胡索,黑便則加烏賊骨伏龍肝。

長期潰瘍不處理會造成胃出口阻塞、胃穿孔,甚至誘發食道癌。▲胃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。(照片提供/王致統)

▲胃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。(照片提供/王致統)

(作者為新北市三重麗水堂中醫診所院長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chih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